⒈ 古代习俗,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(三国·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),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,认为可祓除不祥。后人仿行,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,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,任其顺流而下,杯停在谁的面前,谁就取饮,称为“流觞曲水”。亦作:流杯曲水。
⒈ 古代习俗,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(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),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,认为可祓除不祥。后人仿行,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,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,任其顺流而下,杯停在谁的面前,谁就取饮,称为“流觞曲水”。
引晋 王羲之 《兰亭集序》:“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觴曲水。”
宋 苏轼 《和王胜之》之二:“流觴曲水无多日,更作新诗继永和。”
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二三:“流觞曲水,不但仿古人馀韵,而且有趣。”
亦作“流杯曲水”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三月三日,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,为流杯曲水之饮。”
亦省作“流觴”。 宋 欧阳修 《三日赴宴口占》:“共喜流觴修故事,自怜霜鬢惜年华。”
清 刘大櫆 《游黄山记》:“巨石镇其中流,平濶如臺,其上可布席而坐,其下可流觴。”
朱自清 《潭柘寺戒坛寺》:“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,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;那样流觞,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。”
⒈ 古人依修禊的习俗,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,在水边盥洗,借以驱邪。后来参加者坐在曲折环绕的水流旁,在上游放酒杯,任它顺水流下,停在何处,则由某人取酒杯而饮。
引晋·王羲之〈兰亭诗序〉:「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」
1、这次赋诗采取流觞曲水的做法,众人按次序坐在流动的清泉边上,酒壶流到谁的身前,谁便饮酒赋诗。
2、这二人,一个笼罩在青蒙蒙的蟠龙虚影之中,一个周身却有流觞曲水青山白云虚影隐隐环绕,展现出一股恐怖的威压。
3、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,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
4、流杯池即现在的王府池子,当时这里清流映带、杨柳依依、岸平草软,是流觞曲水的理想场所。
5、流觞曲水,亭台楼榭,错落有致,恰到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