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读网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dōng ]

读音:dōng

拼音:dong

简繁:鼕

五笔:TUU

五行:火

部外:暂无

五笔:TUU

笔画:5画

吉凶:吉

仓颉:HEY

结构:上下

郑码:RSTD

四角:27303

区位:2212

统一码:51AC

异体字:㫡,昸,?,?,?,?,?,?,?

英汉互译:winter,11th lunar month

笔顺: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点、点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749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381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zuidu.com

起源

冬姓起源一

夏王朝末期,夏桀暴虐,商汤起而伐之。据史籍《路史》中记载,汤王伐夏桀,原夏王朝的太史令终古为人贤德,世人所尊重,商汤灭夏桀后,遂召邀终古入商王朝。

在上古时期,“冬”与“终”是同一个字,“冬”是“终”字的简笔,在甲骨文中通义。

冬姓起源二

上古时期,夏、商、周初皆有掌管治理水利之官,称作“水正”,至西周王朝建立后,改“水正”为“冬官”,设有冬官府司,主管官员为“大司空”。是为周王朝“六官”之一,负责掌管水利治理、土木工程、工艺制作等。

汉朝时期,改冬官府司为工部。至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,曾一度改工部为冬官,后又恢复为工部之称。其后,历朝历代皆仿唐制,一律称工部尚书为“冬卿”。

明朝初期,明太祖朱元璋曾一度模仿周制设置四辅之官,即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大辅政,实际上只启用了春、夏两制。

另外在唐朝时期,司天台(后世的司天监、钦天监)中即设有冬官正、冬官灵台,是专职主管四时历法的官员,由精通天文、历算、数学的学者担任。这类官称一直沿用至清朝末期。

冬姓起源三

源于西南夷,出自三国蜀汉时期西南夷苏祁邑君冬逢,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。

在史籍《蜀志》中记载:“三国时南夷有冬逢。”这里所指的西南夷,是蜀汉时期的彝族先民。

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之初,丞相诸葛亮征讨了越嶲郡(今四川西昌)的高定之后,当地的叟夷数度反叛,还杀了大守龚禄、焦璜。而蜀汉政权后派去的太守只敢住在离成都不太远的安上县(今四川昭觉),“其郡徒有名而已”。

为了恢复对这越嶲郡的治理,诸葛亮再派巴郡南充国人张嶷去担任这个郡的太守。张嶷“识断明果”,是位有魄力又能干的官员,到了越嶲郡后,“诱以恩信,蛮夷皆服,颇来降附”。接着,张嶷又征讨“不承节度”的“北徼捉马”,捉住了他们的统帅魏狼,然后再将他放回去“招怀余类”,并表拜魏狼为邑侯,至此“种落三千余户皆安上供职”。使该地区趋于安定。

不久,在苏祁地区(今四川冕宁)已降的邑君冬逢和他的弟弟隗渠等又复反,于是张嶷出兵一举杀了冬逢。冬逢的妻子就是古旄牛国王的女儿。张嶷用计将冬逢的妻子稳住,而冬逢的弟弟隗渠却逃入了西徼(今四川汉源)。

西徼,就是今汉源县九襄镇旄牛都尉府主管的徼外旄牛夷之所在,也就是冬逢的老丈人“旄牛王”管辖的旄牛(今四川康定木雅)。隗渠是个“刚猛捷悍,为诸种深所畏惮”的首领,他派了两个亲信到张嶷那里诈降,以探听确实消息。可是,他的诡计一下就被精明的张嶷识破。张嶷对来者“许以重赏”,用了一个反间计,反而使这二人合谋除了隗渠,“渠死,诸种皆安”。之后,张嶷又将昔日杀害太守龚禄的“斯都耆帅李求承”捕获,“数其宿恶而诛之”。

但旄牛夷的首领狼路还是惦记着要为姑婿冬逢报仇,因此派遣他的叔父狼离到冬逢所在的地方察看形势,准备进攻,而狼离正是冬逢妻子的弟弟。张嶷知道后,反而立即派遣他的亲信和冬逢的妻子一起带着牛肉、酒等礼物前去赏赐慰劳,狼离受到赏赐,又见到了姐姐,姐弟相见十分欢悦,便率其所领的人马归顺了张嶷,张嶷“厚加赏待”,并将狼离遣送回旄牛地方。从此旄牛夷便与蜀汉政权友好相处。

原有旄牛旧道通成都,因战乱已“绝道百余年”,张嶷又派遣属下带上金银、美酒和粮食前去犒劳旄牛夷的首领狼路,“重令路姑喻意”。狼路受其恩,便率兄弟妻子以及族人一起归顺了张嶷,两相盟誓,千里旧道又得以开通。之后,张嶷奏请蜀汉朝延,封狼路为“旄牛毗王”。这就是史籍《三国志·蜀书》上所记载的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“内地朝廷所封之木雅地方王”。

在冬逢的后裔子孙族人归附蜀汉政权后,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,称冬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冬姓起源四

源于官位,出自宋朝时期冬官大夫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
宋朝时期,宋孝宗赵慎在淳熙三年(公元1176年)仿唐朝官制设置有“冬官大夫”一职,隶太史局所辖,属于“伎术官”。

伎术,在古文献中又作“技术”或“艺术”,“伎”与“技”同义,都是指才能;而“术”则与“艺”相通,泛指各种各样的知识、学问和技能,只不过“艺”偏重于社会方面的知识,“术”偏重于自然方面的技能。“伎术”的含义在古汉语中要比在现代汉语中宽泛。

至于伎术官,在宋朝则是对“凡执伎以事上者”的统称,也就是在朝廷任职的专门技艺之士。天文官、医官等官职虽然设置甚早,但“伎术官”之名始于唐朝。王溥在《唐会要》一书中,特地辟有《伎术官》一条。唐朝时期的伎术官供职于秘书省、殿中省、太常寺、左春坊、太仆寺等机构,多半是直接地专门服务于皇室。

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(公元1113年)农历12月18日,中书省在上疏中说:“和安大夫至医学,太史令至挈壶正,书艺、图画奉御至待诏,为伎术官。”

显然,宋朝的伎术官主要包括四类:一为医官,即“和安大夫至医学”;二为天文官,即“太史令至挈壶正”;三为书法官;四为绘画官,即所谓“书艺、图画奉御至待诏。在史籍《宋史·职官志六·入内内侍省》中记载:“翰林院勾当官一员,以内侍押班、都知充,总天文、书艺、图画、医官四局,凡执伎以事上者皆在焉。”

在冬官大夫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冬氏。

注:

在宋朝,伎术官的社会地位不仅要比前朝前代皆要低下很多,而且还明显低于同朝的文官武将,因此对两宋王朝的整个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。

在所有与宋王朝敌对的政权里,诸如西夏、金国、以及后来的蒙古,其官制法理皆仿照宋朝,但在其国度中,伎术官的社会地位非常之高,社会待遇也比宋朝要好许多,因此常有伎术官偕家而至,逃至夏、金、蒙大展身手。大概,这也是两宋王朝必然衰亡的原因之一吧——前车之鉴啊!

冬姓起源五

源于蒙古族,出自明朝时期科尔沁蒙古冬果尔部落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记载,蒙古族冬果尔氏,世居科尔沁。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Donggor Hala。

清朝中叶以后,蒙古族、满族冬果尔氏多冠汉姓为冬氏。

今安徽省的淮南市,河南省的卫辉市、郑州市,浙江省的普陀市,湖南省的攸县,河北省张家口市隆化区、唐山市,台湾省,北京市,天津市,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,江苏省扬州市、云南省的昭通市、东川市等地,均有冬氏族人分布。

冬姓目前人口

从公安部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检索结果来看,冬氏是人口比较少的姓氏之一,中国大陆冬氏人口总数约为一万五千七百余人。

燕郡:中国历史上称燕郡者有六:

汉高祖刘邦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,立皇子刘建为燕王,并为他设置了燕国,定都于蓟。高后吕雉七年(公元前181年),刘建病逝,燕国除名,束地改置为燕郡,管辖蓟州地区,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。汉文帝元年(公元前179年),亦封刘泽为燕王,复置燕国。汉武帝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刘泽之子刘定国因罪自杀,燕国废除,复改为燕郡。汉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封皇子刘旦为燕王,又改郡为国。

三国后期曹魏黄初中年,改广阳郡为燕郡,隶属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曹魏明帝太和六年(公元232年),封其叔曹宇为燕王,改燕郡为燕国。

晋武帝秦始元年(公元265年),封司马机为燕王,设置燕国,至八王之乱时废国为燕郡。

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元年(公元319年),设置燕郡,隶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

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置燕郡,隶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其间,元玺元年~光寿元年(公元352~357年),定都于蓟城。

十六国时期前秦国、后燕国,以及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、东魏政权、北齐政权、北周政权,均设置有燕郡,皆隶属于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隋朝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废除郡,以所领县隶皆属幽州,此后不复有燕郡建制。

一、dō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武昌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注云:“古掌冬官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”周官称司空为冬官,掌工程制作。其后代以官职为姓。

2、其据《三国志·蜀志》注云:“夷姓,三国时南夷有冬逢。”

3、其据《前燕录》注云:“慕容皝有司马冬寿。”则此氏当出自鲜卑族。

二、

冬姓分布:安徽淮南、河南卫辉、浙江普陀、湖南攸县、河北隆化、台湾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冬姓起源:

1、相传古掌冬官(周时以司空为冬官)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

2、三国时南夷有冬逢,见《蜀志》。

3、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冬姓名人:

冬寿,东晋末前燕慕容皝之左司马。

郡望:燕郡。

变化:一作〔��〕、��等。

历史名人

郡望

燕郡:中国历史上称燕郡者有六:

汉高祖刘邦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,立皇子刘建为燕王,并为他设置了燕国,定都于蓟。高后吕雉七年(公元前181年),刘建病逝,燕国除名,束地改置为燕郡,管辖蓟州地区,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。汉文帝元年(公元前179年),亦封刘泽为燕王,复置燕国。汉武帝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刘泽之子刘定国因罪自杀,燕国废除,复改为燕郡。汉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封皇子刘旦为燕王,又改郡为国。

三国后期曹魏黄初中年,改广阳郡为燕郡,隶属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曹魏明帝太和六年(公元232年),封其叔曹宇为燕王,改燕郡为燕国。

晋武帝秦始元年(公元265年),封司马机为燕王,设置燕国,至八王之乱时废国为燕郡。

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元年(公元319年),设置燕郡,隶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

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置燕郡,隶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其间,元玺元年~光寿元年(公元352~357年),定都于蓟城。

十六国时期前秦国、后燕国,以及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、东魏政权、北齐政权、北周政权,均设置有燕郡,皆隶属于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隋朝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废除郡,以所领县隶皆属幽州,此后不复有燕郡建制。

一、dō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武昌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注云:“古掌冬官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”周官称司空为冬官,掌工程制作。其后代以官职为姓。

2、其据《三国志·蜀志》注云:“夷姓,三国时南夷有冬逢。”

3、其据《前燕录》注云:“慕容皝有司马冬寿。”则此氏当出自鲜卑族。

二、

冬姓分布:安徽淮南、河南卫辉、浙江普陀、湖南攸县、河北隆化、台湾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冬姓起源:

1、相传古掌冬官(周时以司空为冬官)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

2、三国时南夷有冬逢,见《蜀志》。

3、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冬姓名人:

冬寿,东晋末前燕慕容皝之左司马。

郡望:燕郡。

变化:一作〔��〕、��等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dō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武昌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注云:“古掌冬官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”周官称司空为冬官,掌工程制作。其后代以官职为姓。

2、其据《三国志·蜀志》注云:“夷姓,三国时南夷有冬逢。”

3、其据《前燕录》注云:“慕容皝有司马冬寿。”则此氏当出自鲜卑族。

二、

冬姓分布:安徽淮南、河南卫辉、浙江普陀、湖南攸县、河北隆化、台湾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冬姓起源:

1、相传古掌冬官(周时以司空为冬官)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

2、三国时南夷有冬逢,见《蜀志》。

3、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冬姓名人:

冬寿,东晋末前燕慕容皝之左司马。

郡望:燕郡。

变化:一作〔��〕、��等。

堂号

燕郡:中国历史上称燕郡者有六:

汉高祖刘邦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,立皇子刘建为燕王,并为他设置了燕国,定都于蓟。高后吕雉七年(公元前181年),刘建病逝,燕国除名,束地改置为燕郡,管辖蓟州地区,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。汉文帝元年(公元前179年),亦封刘泽为燕王,复置燕国。汉武帝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刘泽之子刘定国因罪自杀,燕国废除,复改为燕郡。汉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封皇子刘旦为燕王,又改郡为国。

三国后期曹魏黄初中年,改广阳郡为燕郡,隶属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曹魏明帝太和六年(公元232年),封其叔曹宇为燕王,改燕郡为燕国。

晋武帝秦始元年(公元265年),封司马机为燕王,设置燕国,至八王之乱时废国为燕郡。

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元年(公元319年),设置燕郡,隶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

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置燕郡,隶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其间,元玺元年~光寿元年(公元352~357年),定都于蓟城。

十六国时期前秦国、后燕国,以及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、东魏政权、北齐政权、北周政权,均设置有燕郡,皆隶属于幽州,郡、州同管辖蓟。隋朝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废除郡,以所领县隶皆属幽州,此后不复有燕郡建制。

一、dō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武昌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注云:“古掌冬官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”周官称司空为冬官,掌工程制作。其后代以官职为姓。

2、其据《三国志·蜀志》注云:“夷姓,三国时南夷有冬逢。”

3、其据《前燕录》注云:“慕容皝有司马冬寿。”则此氏当出自鲜卑族。

二、

冬姓分布:安徽淮南、河南卫辉、浙江普陀、湖南攸县、河北隆化、台湾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冬姓起源:

1、相传古掌冬官(周时以司空为冬官)者之后,以官为氏。

2、三国时南夷有冬逢,见《蜀志》。

3、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冬姓名人:

冬寿,东晋末前燕慕容皝之左司马。

郡望:燕郡。

变化:一作〔��〕、��等。

[ 冬 ]的同部首字 - [ 夂 ]